文化漫談|李白「青蓮居士」考證:源於地名係誤傳 脫俗禪意非一般
文:湯洪
李白號「青蓮居士」,是眾所周知的事情。至於為什麼李白要取青蓮為號,大多認為是因為他的家鄉名青蓮。
現在的四川省江油市確有一個青蓮鎮,被認定為是李白的家鄉青蓮鄉,當地也以李白故鄉來做宣傳。
《辭海》解釋「青蓮鄉」:「古地名。唐時屬綿州昌明縣,即今四川江油市南青蓮鎮。詩人李白幼時隨父自碎葉遷居於此,故自號青蓮居士,人稱李青蓮或青蓮學士。」
有些版本的《中國文學史》中認為李白「五歲時隨父遷居四川彰明縣的青蓮鄉,因自號青蓮居士」。
有了這些權威說法的背書,似乎李白確實是因為從小在青蓮鄉長大,所以才自號青蓮居士。
然而遍考新、舊《唐書》以及唐宋典籍,都沒有蜀中綿州「青蓮鄉」一說。換句話說,在李白生活的年代,並沒有青蓮鄉這個地方,而李白以此地為號更是想當然了。
為什麼會有李白家鄉是青蓮鄉的說法呢?
明代才子楊慎——就是寫「滾滾長江東逝水,浪花淘盡英雄」的楊慎,在他所著的《丹鉛續錄》裏記載:「李白生於彰明縣之青蓮鄉,其詩云『青蓮居士謫仙人』是也。」這是目前所知的最早關於李白家鄉是青蓮鄉的文獻記載。楊慎的依據就是李白詩「青蓮居士謫仙人」,明顯過於武斷。
此後,這個說法被《四川通志》採用,於是成為定論。
宋人的記載中,有「清廉鄉」這個地方,被認為是李白故里。很可能是,因為李白號「青蓮居士」,後人便誤以為「清廉鄉」是「青蓮鄉」,或者也可能是故意為之,將地名改了一個字。
清人王琦《李太白集注 · 年譜》中就曾加按語說:「青蓮鄉在綿州舊彰明縣內,《彰明逸事》原作清廉鄉,疑後人因太白生於此,故易其字作青蓮耳。謂太白因此而取號,恐未是。」
楊慎失察,錄以為真。後人即便知道有誤,但因為李白的影響力,也樂於將錯就錯,於是,李白故里便成了「青蓮鄉」。
那麼,「青蓮居士」又取義於何?
李白《答湖州迦葉司馬問白是何人》云:「青蓮居士謫仙人,酒肆藏名三十春。湖州司馬何須問,金粟如來是後身。」
此詩第一句明確自稱「青蓮居士」,以青蓮自況。第四句又有「金粟如來」,「金粟如來」即是與釋迦牟尼同時的維摩詰大士。李白在此以維摩詰自比。
「維摩詰」本是古印度的一個富翁,家住毗舍離。他勤於攻讀,虔誠修行,能處相而不住相,得聖果成就。
「維摩詰」是佛教早期著名居士,也即是在家修行的菩薩,梵文為Vimalakīrti,音譯為維摩羅詰、毗摩羅詰,漢語略稱為維摩或維摩詰,意譯為淨名、無垢塵,意為潔淨、沒有污染的人。
後秦鳩摩羅什所譯《維摩詰經》卷上云:「目淨修廣如青蓮,心淨已度諸禪定。」
鳩摩羅什弟子東晉人僧肇注曰:「天竺有青蓮華,其葉修而廣,青白分明,有大人目相,故以為喻也。」
青蓮花產自天竺,是睡蓮的一種,葉長而寬,青白分明。印度人將其視為偉人的眼睛,因而佛教用青蓮來形容佛的眼睛,亦象徵清淨純潔。
鳩摩羅什譯《妙法蓮華經 · 妙音菩薩品》卷第七「是菩薩,目如廣大青蓮華葉」的記載與《維摩詰經》所記一致。李白「青蓮居士」正是源出於此。
後秦《別譯雜阿含經》卷四「一切水生華中,青蓮華第一」,以及鳩摩羅什譯《大智度論》卷二十七「一切蓮華中,青蓮華第一」皆有青蓮的記載,足見「青蓮」在佛經大量翻譯入中土的時代已經是一個重要象徵意象。
李白喜愛蓮花、好詠蓮花並以蓮花喻其高潔的情操本是其詩文一大特色。比如《僧伽歌》「戒得長天秋月明,心如世上青蓮色」與《陪族叔當塗宰遊化城寺升公清風亭》「了見水中月,青蓮出塵埃」之句,皆是用明月與「青蓮」對舉,明月亦是李白佛境的昇華。此「青蓮」超塵出俗,禪靜而不染一絲雜質,正是李白內心情懷的映照。
《廬山東林寺夜懷》「我尋青蓮宇,獨往謝城闕」,《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》「怡然青蓮宮,永願恣遊眺」,《金銀泥畫西方淨土變相讚》「八法功德,波動青蓮之池;七寶香花,光映黃金之地」,其「青蓮宇」「青蓮宮」「青蓮池」,又喻指佛教寺廟,特別是《金銀泥畫西方淨土變相讚》中對佛教八功德水、七寶池與布金林等典故的熟知運用,無不表明李白精熟佛典與深諳佛理。
如此,我們知道,非是人以地而名,實乃地因人而名。詩仙李白,其影響,由此可見一斑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