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世代代的光華:卿雲歌
文:陳煒舜
虞舜與夏禹(漢代武梁祠畫像石)
卿雲歌(1)
卿雲爛兮(2)。糺縵縵兮(3)。
日月光華,旦復旦兮(4)!
註釋
(1)本篇出自《尚書大傳》。相傳舜在位十四年,傳天子位給禹,當時天空出現卿雲,舜與百工俊乂即興唱和,歌唱內容即為〈卿雲歌〉。這首詩既是對絢爛天象的描繪,也是對政治清明的歌頌,更有臣民對聖人之治世代相傳的期盼。民國時期,北洋政府曾將此詩譜作國歌。
(2)卿雲:也作「慶雲」、「景雲」,相傳是一種彩雲,古人視作祥瑞。本篇則以卿雲為日暈、月暈。爛:燦爛、光亮,色彩絢麗。
(3)糺:同「糾」,纏繞。縵縵:紆緩回旋的樣子。
(4)旦:天亮、早晨,引申為一天。
卿雲的原型可能是日暈
舜到了晚年,因為大禹治水有功,於是決定禪位給大禹。據西漢伏勝《尚書大傳》記載,當禪讓儀式進行之際,天上出現了卿雲――傳統認為是五彩祥雲,而筆者則以為是日暈。於是舜即興唱道:
卿雲爛兮。糺縵縵兮。
日月光華,旦復旦兮!
這首歌的意蘊可以分為三層來分析。第一層是對大自然景象的描寫:天上卿雲,五彩繽紛,非常燦爛。「糺」是「糾」的異體字。五色纏繞,紆緩回旋,這是狀寫卿雲之外貌。卿雲的顏色如此美好,它是哪裡來的呢?由太陽和月亮的照耀而來。白天有太陽的照耀,夜晚有月亮的照耀,那麼人們每天都可以欣賞到如此燦爛美麗的卿雲了。這首詩如果純粹解讀為對自然天象的歌頌,也是非常優美的。
沈德潛畫像
此外,清代沈德潛還解讀出另一層含義,他說:「旦復旦,隱寫禪代之旨。」(《古詩源》)也就是說,日月輪替乃是改朝換代、舜禹交接的象徵。
第三層是比喻君臣關係。清人張玉穀《古詩賞析》論云:「賦景也。然上二比臣德已彰,下二比君位當代。」日、月皆為君主的象徵,相對而言,雲自然為臣民的隱喻。聖賢之君執政,臣民便能發揮所長,好比日月令卿雲發光發亮。
由此可見,此詩的內容不僅是對大自然的歌頌,更充滿政治抒情的意味。此詩作者由五彩斑斕而綿長糾結的卿雲入手,引申出那絢麗的光芒是來自日月輪替的照耀。這不由得令人想起《詩經.棫樸》的詩意:「倬彼雲漢,為章於天。周王壽考,遐不作人?」銀河在天上形成美好的圖案,為眾生所仰望取法,而賢明的周王享國日久,會作育多少美好的英才!因此,〈卿雲歌〉中的日月輪替不僅代表著改朝換代,日復一日的光華還暗含着對河清海晏的期待。
民國時期的卿雲勳章
(古逸詩析註系列.為政編之五)
重溫:〈康衢謠〉、〈堯命舜辭〉、〈南風歌〉、〈元首歌〉
圖:中文百科全書、unsplash、wikimedia commons
发表评论